加入收藏夹

新闻资讯

两弹一星精神,推动搬山实践,攀登科学高峰——地震前兆流体动力学理论洞开了地震预报的神秘之门

导语

    2016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大的一年,经过4年的实践,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找到了自己的新领袖,习近平,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,正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。习近平说:

   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,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。

讲的多好啊。曾雄飞发明与创新团队,尤其作为国防科技战士的曾雄飞,对此,有最深刻的体验。也是2016年惠州三宝公司发展的典型写照。曾雄飞对本网说,这一年有三座大山压在头上,第一座是虾病,第二座是地震,第三座是反科学势力。这三座大山,足以摧毁一批企业,一群精力过人的青年,更不用说已经年介八十的老人了。但是,三宝公司及其领航人曾雄飞,不但没有被摧垮,反而变得更强大了。这是为什么呢,曾雄飞对知名记者刘振坤说,这就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本网将推出系列文章,第二篇是《两弹一星精神,推动搬山实践,攀登科学高峰——地震前兆流体动力学理论洞开了地震预报的神秘之门》。

 

两弹一星精神,推动搬山实践,攀登科学高峰

—— 地震前兆流体动力学理论洞开了地震预报的神秘之门

 

地震之害,世人皆知;地震预报之难,天下共识。究竟难在何处?是否可以改变,这才是问题的焦点。地震,曾雄飞称之为2016年压在头上的第二座大山。有人问曾雄飞,选择地震是因为兴趣吗?他断然否认,选择这一目标,主要地是社会责任。汶川8级地震后次月,曾雄飞发明与创新团队,就开始了地震理论攻关。汶川地震的隆隆巨响,数十秒就将相当于15枚百万吨原子弹的巨大能量从地壳深处搬出地表,作为一名国防科技战士,凭直觉就明白,只有冲击波才有这种惊天动地的力量。这是曾雄飞敢于向地震进军的底气。

 

1963年,他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,参与核武用高能炸药攻关。1964年夏季,中科院兰化所固城坪基地,部分设施已经建好,可以工作,曾雄飞就按照组织的安排,从西北分院的福利楼搬到基地住,那时还没有盖好宿舍,只能住在工房里。在那个基地,他度过了二十个夏日和寒冬,直至19848214所整建制并入西安204所。这个漫长的科技生涯,铸就了国防科技战士的特殊的人格和精神,两弹一星精神;也造就了独特的本领:务实创新,无私奉献,艰苦奋斗,勇攀高峰。他对组织,从不讨价还价;不管什么任务,工作,总是尽职尽责,总能出色地完成。因此,他深得组织的信任和关怀,常常挑大梁、负重担。涉足广泛,除核武炸药研制外,还涉及破甲弹、碎甲弹、石油射孔弹,以及装药、热性能、物理性能、安全性能和高速摄影爆压测试等,还被委派到221厂(原子城)参与相关工作。他不光做,还要求“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”,来一番“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”的加工制作。这就是理论创新。最难的莫过于爆轰波结构理论,冲击波波动方程的数值解。终于突破了,代表作就是美国邀请交流的那篇文章。有了这样丰厚的实践和破解理论难题的创新经验,曾雄飞认为他有条件冲击地震理论,破解地震难题。

 

国防科技不搞创新,怎么可能完成任务呢?同样,地震预测预报那么难,没有创新,没有颠覆性创新,有可能成功吗?国防科技战士闯荡地震,说白了,就是奔着创新去的。从20086月开始,到20165月,汶川地震八周年纪念,八年抗震,地震前兆的流体动力学理论,包括磁流体动力学理论,创建起来了。曾雄飞和曾燕的研究报告,震动了5月北相的报告会。也震动了8月兰州地震火山国际会议。地震的预测预报已经有了以物理定律为基础的可靠理论了。一大批的群震曾经被预测。有一批强震也曾经被预测。理论突破是搬掉地震预报这座大山,一个重要的标志。

 

地震研究难,难在理论;地震难,还难在信号识别。在纪念汶川地震两周年的北相报告会上,许绍燮院士提出,地震预报目标是否设置在8级地震的预报上。他说,8级地震总是那样突然地到来。2016年,UTC时间,从32日的南印度洋7.8级地震,到1217日的7.9级新几内亚地震,以及1225日智利7.6级地震,都是那样突然地到来。当你今天观察到8级地震前兆信号,准备明天晚上进行计算震中位置时,地震却已爆发了。这就是8级地震信号的难识别问题。曾雄飞发明与创新团队已经洞察了其中的奥秘。人类又向地震预报梦靠近了一步。地震预测预报理论及其技术方法,进入实际应用的时间,愈来愈短了。